欢迎您光临北海法治网! 主办单位:北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北海市司法局
今天是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文化 > 法治作品
正文
打印
潮涌北部湾——《财经界》独家专访中共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
来源:财经界杂志社   浏览次数:29100   发表时间:2021-07-01 10:29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中共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就优化营商环境接受了《财经界》记者的独家专访。蔡锦军在北海工作多年,一直以北海发展为己任,对优化营商环境有着深刻而理性的认识,在长期实战中总结出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带领北海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子。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财经界》: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您是如何理解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蔡锦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多个场合就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出重要指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营商环境制定的行政法规,广西也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一年重点突破、两年全面提升、三年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

实践证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搬、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建。北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始终保持勇争第一的决心和斗志,全力以赴推动北海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近年来,北海市的招商引资在广西一枝独秀、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经济发展充满生机活力,都是得益于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保障。

招商引资方面,2018-2020年全市新签约项目496个,区外境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70.7亿元,其中2020年签约实施项目140个,到位资金642.4亿元。北海获评2020年度“产业大招商专项考评优胜单位”“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项目建设高歌猛进,列入全区“双百”项目25个、已开工建设14个。

2018-2020年,北海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位发展,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获评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工业投资增长60.3%,均排广西第1位。目前全市项目工地760多个,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3.9%。

最令人欣喜的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相比于第六次普查,北海净增了32万余人,人口集聚趋势凸显、集聚度加大,这既是北海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直接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北海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以改革创新激励各方力量参与优化营商环境


《财经界》:北海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有什么独到之处?

蔡锦军: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广大干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秉承这一理念,北海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政治生态来打造,创新出台“八个担当”76条具体措施,出台《北海市构建“七大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改革集成试点方案》,实施“一把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一系列担当作为措施打出了一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营造了“办事不求人、提拔不找人”的良好政治生态2019年以来,北海提拔重用了99名担当作为好干部,选树了28名担当作为先进典型。2020年,评选出首批187名“担当作为干部”。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重要。北海聚焦企业关心、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分别由市非公办、市政法公安部门和市纪委监委牵头,深入开展“走企连心解困”“走企护商除乱”“走企问政督效”三大行动,三管齐下,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和督查跟踪,既为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也为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北海还通过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挑刺”、整合北海e眼、运用12345政府热线、上线“解忧超市”等举措,通过“顺风耳”(12345热线)和“千里眼”(北海e眼)的强强联合,强化了营商环境监管,切实把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落到实处。


重典治乱、严肃问责树立良好政风行风


《财经界》:事实上,优化营商环境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北海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和突破?

蔡锦军: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要刮骨疗毒、革故鼎新。北海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前几年,在上级单位督导督查时出现过问题,通过我们系统梳理、暗访督查等方式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对此,我们并不讳疾忌医,而是直面问题,积极开展整改督促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依然是“涛声依旧”。

北海痛定思痛,决心刀刃向内、重典治乱,下大力气整治机关作风。2018年,我们对相关部门领导班子进行了集体免职,严肃问责相关单位负责人,以此打响了优化营商环境“第一炮”,为以后建立良好的政风打下良好基础。全市机关单位也受到警醒,以此为戒。自2019年以来,我们还调“下”22名不担当不作为市管干部,公开通报了4个负面典型案例。以跟踪问效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查处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39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5人。北海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极大转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极大提振,形成了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干事清廉、风气清新的良好生态。



实现从1.0到4.0的晋级

《财经界》: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北海是怎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在您的实战经验中,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需要哪些重要的要素?

蔡锦军:总体来看,北海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按1.0、2.0、3.0、4.0这四个版本分类分步有效推进的。

具体来看,1.0版本重在提升审批效率我们围绕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开展工作,努力让北海成为审批最快、手续最少、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全市301项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办结时限从24.2天压缩到4天以内、达到全区最优;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7合1”一网通办+智能秒批系统,企业开办环节由4个压缩为1个,办理时间由半天提 速为“秒批”;率先在全区实现“零材料、零成本、零跑腿”开办企业和智能办税;等等。但我们认为仅此不够。因为当效率提升到一定水平时,边际效应就会逐步降低。比如营业执照审批由1周压缩到1天,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就强;但如果从1天压缩到0.5天,边际效应就会降低,获得感也随之减少。

“君子不轻诺于人,但一诺千金”在招商引资时,不轻易向投资商答应超过我们承受能力的条件,一旦承诺就坚决兑现。2.0版本主要是着力构建诚信的政务环境、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亲清的政商环境。

比如说,银基集团开发的文旅项目,就是受益于政府诚信的典型案例。项目谈判初期,面对路桥瓶颈,投资方要政府建设西村港跨海大桥,跟银滩连通起来。项目的建设期1年半,桥的建设期是2年半,如果谈好后再建桥就失约了。企业投资上百亿元,如果因为桥没修通,影响了项目经营,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影响,所以当时尽管还没有签订投资合同,我们就先开始建桥。当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很满意。

我们制定实施的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一律对外公布、精准推送,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对待外来企业,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如果对企业不公平,企业就不会来。不管企业大小,我们都一视同仁,就像一家星级酒店,不管顾客消费多少,都应享受到同样良好的服务。同时,我们努力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要求干部真心实意、清清白白为投资商办实事、解难题,不允许对引进的项目和企业打上个人标签,让政府工作人员放心大胆服务企业。

进入3.0时期,主要是大力优化留住人才环境为了形成北海未来吸引投资、留住人才的最强竞争优势,让人才愿意“把根留住”,我们倾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北海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吸引投资商的重要因素。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三年我们投入72亿元,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清水行动和净土行动,立法保护红树林、沙滩、涠洲岛、老街、汉墓和矿产资源,守住生态红线,持续擦亮北海生态底色。二是打造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组织编写并实施全国首部具有地方特色、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学段的德育实践活动手册;实施教育“三三零”工程,2019-2021年,投入近30亿元新建(迁建)中小学校23所,新增优质学位5.3万个;实施教育人才“千人计划”,2017年以来引进国内“双一流”和省级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1587人。三是打造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实施“名医工程”,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引进知名医学专家,目前累计引进72名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引进4名院士进站;投入28.3亿元对全市6家公立医院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提升;引进京东健康落户北海,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晋级到4.0版本时,主要是实施企业“沃土政策”大力优化企业生长环境。我们要的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片森林。只有把土地搞肥沃了,任何一棵树都能在这里茁壮成长,这样才能拥有一大片森林。

4.0版本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培育资本、技术、人才和物流“四个要素市场”抢占未来发展竞争的制高点,努力使北海真正成为企业生长发展的沃土。

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发展中的普遍难题,资本市场的完善是企业成长的关键。为了让企业更加便利地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我们建设了现代金融产业城,目前已经进驻了现代金融企业454家,有10家企业获批地方金融牌照。

技术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我们与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合作建设了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打造技术交易市场,使北海企业更容易获得技术信息,得到先进技术支持。近几年北海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呈递增态势,今年增速达到110%。

我们非常重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北海已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端人才随着企业一起来到北海,北海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1.5万亩的职教园区,拟设立传媒、海洋、旅游康养、电子实用技术等10所职业学院,培养新型实用型产业人才。同时推动现有两所职业院校升级,加快形成“10+2”职业教育集群,进一步为北海企业发展提高人才支撑。

物流方面,每年投入1亿多元培育航线,加快推进合湛高铁、铁山港30万吨航道及码头、北海北部湾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基础设施、港口、海关壁垒,发展北海特色物流、港口、海关,让物流和通关更顺畅、更便利。

可以说,这四个方面是营商环境这片“土地”里最重要的元素。

未来,我们必须依靠群众和市场主体,积极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打造营商环境“北海品牌”,跑出“北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