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北海,沙白滩软。11月28日,约千名全国知名画家、北海本土画家代表及高校师生集聚北海银滩,面朝大海挥毫泼墨,进行绘画创作,魅力银滩在画笔下色彩斑斓、风情万种。
银滩之美,声名远扬,这与北海市加强地方立法保护沿海沙滩,推动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息息相关。近年来,北海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着重在地方立法、监督问效、督办落实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职能部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北海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今年北海银滩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是广西首次、唯一入选案例。
立法筑牢生态法治好屏障
11月26日,30余名志愿者来到北海侨港海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沿着海滩捡拾纸巾、塑料袋、渔网等,沿途还向游客发放手册,积极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爱护海滩,从我做起。2018年11月施行的《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将每年6月8日确定为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日。如今,市民保护沙滩意识普遍提高,开展清洁海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常态。当前,正值全国各地“候鸟”人群到北海过冬的高峰期,志愿者们还引导“候鸟”和市民群众齐上阵,争做海洋守护者。“专为海滩设定一个保护日,有助于激发全民保护海滩意识。”一名志愿者说。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孟繁刚介绍,自2015年8月获得设区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北海着力在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制定实施《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矿产资源保护条例》和《北海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
这些条例的实施,为相关方面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具体、便于操作的法律依据。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条例施行以来,有关单位依法办理相关案件2285件,推动北海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开大步。例如,市中级人民法院到海边渔村巡回开庭审理“高压水枪挖沙虫”案,给当地群众送上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市人民检察院围绕“一岛一滩两带”(即海岛、海滩、蓝色海岸带、绿色生态带)专项监督开展涉海保护工作,以海洋系统治理一体化推进涉海湿地保护,办理涉海案件138件,启动诉前程序6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3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海域1022平方公里、被污染损毁的海滩涂560亩。
北海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持续排名全区第一。
目前,北海人大继续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做文章,研究推进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条例、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条例等起草工作;同时,借鉴云贵川三省立法保护赤水河等经验做法,积极开展保护跨市的合浦水库群、洪潮江水库立法调研工作。
监督推动岸线环境大改善
由于历史原因,曾经的咸田渔港将北海银滩海滩截断、仿若“疮疤”。为还滩于自然,北海实施咸田港自然岸线恢复工程,退堤、退陆还海面积约4.04公顷,总体岸滩修复面积16.72公顷,修复沙滩岸线长3.3公里。如今,北海银滩连成一片,恢复了原沙滩岸线的生态系统,长久保持沙白滩长的优美景观。
“未实施该岸线恢复工程前,有300余艘渔船停靠渔港,罗马广场周边存在违法建筑,生态环保问题时有发生。”北海市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海业介绍,“各级人大为此持续监督推动,为加强银滩环境保护、助力岸线环境改善,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建议、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
近年来,北海人大着力监督推动沿海岸线的保护及修复工作,出实招推进监督问效。在配合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实施执法检查的同时,也对本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在施行一年后及时认真开展执法检查,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执法检查已完成100%。同时,认真审议《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廉州湾海域清淤和生态岸线修复情况的报告》等报告,围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随后,定期跟踪督办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长期有效的依法监督推动了相关单位的工作。近年来,北海大力组织申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等,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今年10月,北海市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再次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资金支持。至此,北海累计获批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近10亿元,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在人大监督推动下成效更加突出。
督办打造生态修复新样板
冯家江是北海唯一最大的内陆潮汐河流,全长约6.5公里,出海口西岸比邻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前几年,由于管控不到位,冯家江流域曾分布有363个雨污直排口、2000亩虾塘、24个养殖场,大量污水和养殖废水直排,使其流域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红树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北海银滩和邻近海域环境质量下降。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北海市各级人大代表根据监督法精神,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相继提出建议,推动实施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4.8亿元。
2018年项目启动实施后,北海市人大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对工程及银滩核心区污水管网改造建设情况进行视察,提出意见建议转市政府办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并重,持续抓好跟踪督办,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项目经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海绵建设等举措,使冯家江水质达到或优于准Ⅳ类地表水的标准。2020年8月,国家自然资源部主要领导现场调研时对该生态修复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为生态整治样板向全国推广。该项目被授予2020年广西宜居城市建设优秀范例奖,并入选自然资源部公布的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及1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据了解,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实施邀请人大代表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参加审议等闭会期间常态履职活动的工作机制,依托代表履职中心、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加强代表履职组织管理,激发代表建言献策热情。代表建议的提出、交办、督办质量不断提升,有力监督和支持海洋生态环保工作。2019年至2022年,收集到涉及红树林保护方面代表建议700余条,经过跟踪督办,100%得到政府部门重视和落实。
- 上一篇:测试
- 下一篇:2023年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