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海市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推进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今年上半年,北海市群众安全感平均值为98.5%,位列全区第三。
城市治理,法治先行。北海市立足于依法治市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统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体系机制建设,全力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北海建设。2023年,北海市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区第一、平安广西考评排名全区第二、社会安全稳定动态考评排名全区第三,涠洲岛化解涉旅纠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据介绍,北海市不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区率先建成市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化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矛调中心”),搭建一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慧系统,助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驶入“快车道”;推动“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双中心融合共建,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一镇一品”特色工作品牌创建思路,以市矛调中心为样板,成功打造了铁山港区、银海区银滩镇、海城区赤西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站)等区、镇、村三级示范点,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珠城样本。与此同时,北海市推动首席咨询专家进驻法庭、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和园区等“基层阵地”,推动“首席”队伍发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的作用,并推行首席专家包案机制,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2021年以来,首席专家包案化解的37件重大疑难案件化解率达到100%。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7751件,办结7680件,化解率99.08%。
为了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海市将厉行法治全力服务保障发展大局列入全市政法工作要点,统筹谋划全市政法系统优化营商环境机制总体框架,构建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同时,强力推进涉企执法司法规范,修订“人大+政法委+检察院”联动监督机制,完善了12项案件评查类工作制度机制,统筹推动政法单位打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努力让“法治元素”成为“发展要素”。北海市常态化开展“走企护商除乱”行动,同时建立全市政法机关各级领导“一对一”挂钩联系服务企业机制,深入全市7个园区、1700余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47项,主动靠前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考评中,北海市排名全区第二。
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社会环境,也是北海市推进城市法治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北海市结合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整合全市平安建设各成员单位宣传渠道、资源和平台,创新“对点宣传、对口包镇”形式,将法治政府建设理念及最新进展的宣传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一级(基层一线)。同时,以“双百”法治宣讲、市民周末法治公益学堂、珠城法律服务志愿队等为抓手,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通过结合现实热点案例释法明理,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文化洗礼。
